从假设连词位置分布看“联系项居中原则”On the Relator Principl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osition Distribution of Hypothetical Conjunctions
李思旭
摘要(Abstract):
本文以假设连词的位置分布为切入口,跨语言检测了"联系项居中原则"的适用效能到底有多大,即联系项是不是一定要居中,不居中的联系项又该如何进行解释。从语序类型学角度指出假设连词与语序之间的内在关联性:VO语序语言假设连词倾向于前置,OV语序语言假设连词倾向于后置。
关键词(KeyWords): 假设连词;联系项居中;位置分布;语序和谐;语言类型学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7BYY162);; 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支持计划重点项目(gxyqZD2017007)的资助
作者(Author): 李思旭
DOI: 10.13724/j.cnki.ctiw.20200403.00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陈茂山 (1995) 定襄方言的“咾”和“唡”,《语文研究》第3期。
- 陈小荷 (2012) 《丰城赣方言语法研究》,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 陈玉洁 (2006) 联系项居中原则与N1VN2(NP)结构,《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 陈玉洁 (2007) 联系项原则与“里”的定语标记作用,《语言研究》第3期。
- 储泽祥、陶伏平 (2008) 汉语因果复句的关联标记模式与“联系项居中原则”,《中国语文》第5期。
- 戴庆厦 (2001) 景颇语的话题,《语言研究》第1期。
- 饭田真纪 (2012) 粤语的条件分句标记“嘅”,《中国语文》第5期。
- 方梅 (2004) 汉语口语后置关系从句研究,载《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
- 贡贵训 (2012) 湖南永州方言“的话”的否定功能,《中国语文》第1期。
- 谷向伟 (2007) 林州方言的“V来/V上来”和“V来了/V上来了”,《语文研究》第2期。
- 贺阳 (2008) 《现代汉语欧化句式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 江蓝生 (2002) 时间词“时”和“後”的语法化,《中国语文》第4期。
- 江蓝生 (2004) 跨层非短语结构“的话”的词汇化,《中国语文》第5期。
- 李丹弟 (2010) 汉语并列连词在分句中的位置,《汉语学习》第4期。
- 林素娥 (2006) 湘语与吴语语序类型比较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刘承峰 (2012) 利津方言“着”研究,《语言研究集刊》(第九辑),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 刘丹青 (2003) 《语序类型学与介词理论》,北京:商务印书馆。
- 刘丹青 (2004) 话题标记从何而来?,载《乐在其中:王士元教授70华诞庆祝集》,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 钱曾怡 (2001) 《山东方言研究》,济南:齐鲁书社。
- 任海燕 (2012) 陕北佳县话中的“的儿”和“嘇”,《榆林学院学报》第1期。
- 邵宜 (2010) 赣方言语助词“时”的语法功能及与近代汉语比较,《暨南学报》第4期。
- 孙宏开、胡增益、黄行 (2007) 《中国的语言》,北京:商务印书馆。
- 王春辉 (2010a) 汉语条件句标记及其语序类型,《语言科学》第3期。
- 王春辉 (2010b) 汉语条件句小句间的语序类型,《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 王双成 (2012) 西宁方言的介词类型,《中国语文》第5期。
- 项梦冰 (1994) 新泉方言的“时”,《韶关大学学报》第1期。
- 邢向东 (2006) 《陕北晋语语法比较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 张健军、吴长安 (2011) “X倒是X”小句及其联系项功能,《语言科学》第2期。
- 张谊生 (2000) 《现代汉语副词研究》,上海:学林出版社。
- 赵燕珍 (2012) 《赵庄白语参考语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Diessel,Holger (2001) The ordering distribution of main and adverbial clauses:A typological study.Language 77(3):433-455.
- Dik,Simon C.(1983) Advances in functional grammar.Berlin:Foris Publication.
- Dik,Simon C.(1997) The theory of functional grammar.Part 1:The structure of the clause.Second,revised edition.Berlin:Mouton de Gruyter.
- Dryer,Matthew S.(1992) The Greenbergian word order correlation.Language 68(1):81-138.
- Gasde,Horst-Dieter & Waltraud Paul (1996) Functional categories,topic prominence and complex sentences in Mandarin Chinese.Linguistics 34(2):263-294.
- Greenberg,Joseph H.(1966) Some universals of grammar with particular reference to the order of meaningful elements.In Joseph H.Greenberg (ed.),Universal of language,2nd edn.,73-113.Cambridge,Mass:MIT.
- Haiman,John (1978) Conditionals are topics.Language 54(3):564-589.
- Haspelmath,Martin,Matthew S.Dryer,David Gil & Bernard Comrie (eds.) (2005) World atlas of language structure.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 Hawkins,John A.(1994) A performance theory of order and constituency.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Heine,Bernd & Tania Kuteva (2002) World lexicon of grammaticalization.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1)除了讨论介词(刘丹青,2003)、连词的联系项功能,还有讨论人称代词(方梅,2004)、动词(陈玉洁,2006)、定语标记(陈玉洁,2007)的联系项功能。这些都是静态地讨论各种词类、语法标记的联系项功能。富有启发性的是张健军、吴长安(2011)把联系项进一步扩展到小句层面,探讨了以“X倒是X”(如“喜欢倒是喜欢“)为代表的篇章小句,在外部形式、内在属性等方面也同样具有联系项的功能。
- (2)联系项的优势位置是介于两个成分之间,这就意味着联系项原则不是一条绝对共性,而是一条倾向共性(Dik,1983:406)。后来Dryer(1992)、Hawkins(1994)对人类语言“动词-介词-名词”三个参项的语序进行统计,都提到介词不居中的情况。Dryer(1992)指出:介词居后的[V[NP]Po]语言18种,占统计语言总数的4.6%;介词居前的[[PrNP]V]语言6种,占统计语言总数的1.5%。Hawkins(1994)指出:介词居后的[V[NP]Po]语言26种,占统计语言总数的7.7%;介词居前的[[PrNP]V]语言12种,占统计语言总数的3.6%。虽然介词不居中的语言是少数,所占比率也很小,但反例的存在是客观事实,不容忽视。
- (3)本文标注出处的现代汉语语料均来自北京大学CCL语料库,所有未标明出处的民族语言语料都来自我们对《中国的语言》(孙宏开等,2007)所记录的中国境内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南岛语系、南亚语系和印欧语系这5大语系127种民族语言的考察。
- (4)一部分副词也具有连接功能,可以连接分句,如汉语评注性副词的主要功能是对整个命题进行主观评价,其句法位置分布较为自由(张谊生,2000:47)。评注性副词不仅可以修饰谓语核心动词,还可以修饰分句,当副词修饰分句时就有了关联功能,如例(2)中的“就”。此外,副词和连词在分句中的位置分布也有差异:副词只能出现在后续句,不能出现在始发句;连词既可以出现在始发句,也可以出现在后续句。
- (5)有的复句连词在主语前后的位置不同,其意思是不一样的,如“与其你去,不如我去|你与其去,不如不去”“不但我没见过,连他也没见过|我不但没见过,连听说也没听说过”。
- (6)此外还有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随着假设连词的分布位置从句首到句中,其内嵌程度也越来越深,从而形成一个等级序列。如:如果小王去年不离婚,孩子可能都已经出生了。小王如果去年不离婚,孩子可能都已经出生了。小王去年如果不离婚,孩子可能都已经出生了。
- (7)Heine & Kuteva(2002:94)指出,系词(copula)语法化为假设连词具有跨语言的普遍性,是人类语言的共性语法化现象之一,比如斯瓦西里语(Swahili)中的i-ki-wa,日语的nara,奇卡索语(Chikasaw)的 (h)oo,俄语的esli。
- (8)陆丙甫先生(2011私人通信)指出,框式假设连词在语言类型学上比较具有特殊性,比如英语中的假设连词只能使用一个,根本不允许两个假设连词合用(即框式假设连词)的存在。
- (9)复句语序的变化会对连词的位置分布产生影响:正常语序中“因为”主语前后都可以,如“因为他生病了/他因为生病了,没来上课”;但是语序发生变化后,连词“因为”必须处在后续句主语之前的句首位置,不能在主语之后谓语动词之前的句中位置,如“他没来上课,因为他生病了/*他因为生病了”。如何对语序变化之后连词必须强制性居中进行较为合理的解释,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10)汉语假设分句后置的原因大致有两个:一是对首先出现的主句内容进行补充说明;二是为了维持篇章的连贯性而让主句前置假设分句后置。(王春辉,2010b)
- (11)此外,还可以从话题的角度进行解释(以下参考了一位匿名审稿专家的观点)。句首的假设连词是多功能的,一方面是联系项,另一方面也是话题标记,用形式主义的分析方法,甚至可以将该标记认定为复句的核心,后面的小句是其补足语。因此,在假设复句中联系项/话题标记项居于句首,一个很大的驱动因素是话题标记的功能标记驱动。也就是说,汉语的假设连词是话题标记与联系项的多功能载体,在话语中,话题标记比联系项具有更高的权重。相反,如果话题标记兼联系项标记处于始发句句末,表面上符合联系项居中原则,实质上违背了话题标记的功能原则。
- (12)有一些貌似反例需要说明:假设连词出现在主语之后谓语动词之前这一句中位置时,主语可以看成话题,连词连接的是话题后面的述题部分,这么看来连词好像并没有置于被联系成分的结构之中;并且,此时假设连词好像正好处在话题(或主题)和述题之间,符合联系项居中原则。我们认为,以上分析对单句或复句的分句内部来说是没问题的,但是对本文着重探讨的假设复句两个分句之间有无联系项来说,就明显不合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