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语教学

2023, v.37(02) 209-221

[打印本页] [关闭]
本期目录(Current Issue) | 过刊浏览(Archive) | 高级检索(Advanced Search)

经历体“过_2”与可还原性
Experiential guo_2(过) and recoverability

陆方喆,朱斌

摘要(Abstract):

以往研究把体标记“过”的语法意义概括为“终结性”“可重复性”和“不连续性”等多个特征。文章提出“过”表达的动作或状态具有“可还原性”特征。所谓“可还原性”是指动作或状态变化后可恢复至与变化前相似的状态,即可构成“非X→X→非X”的变化过程。动词或形容词如果能进入“之前X(了),现在非X”格式,则具有可还原性。文章区分了瞬间还原和过渡还原两种还原方式,证明“可还原性”优于“终结性”“可重复性”和“不连续性”,是使用“过”的关键语义特征。文章揭示出体标记“过”表达的事件经历“无→有→无”的变化过程,因此其语法意义可修改为“变化后的还原状态”。该定义精确地抓住了“过”的体意义,并能与另一个体标记“了”有效区分开来。

关键词(KeyWords): 变化;可还原性;“过”;体标记

Abstract:

Keywords: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语体类型与体标记的选择和制约关系研究”(编号:20CYY03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陆方喆,朱斌

DOI: 10.13724/j.cnki.ctiw.2023.02.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扩展功能
本文信息
服务与反馈
本文关键词相关文章
本文作者相关文章
中国知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