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内在逻辑与范式建构International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ea studies: Internal logic and paradigm construction
王辉;史官圣;
摘要(Abstract):
区域国别研究为国际中文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中文教育交叉融合有其完备自洽的逻辑体系。二者在学理上的相似性与互促性、我国汉语二语教学70余年来的适应性发展与自觉性建构、解决当前国际中文教育发展难题与探索原创理论的现实诉求,分别从学理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三个方面构成了二者交叉融合的逻辑体系。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范式应由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构成的一级双向环形系统和“三论”各自的二级内部系统组成,其中本体论主要由区域国别中文教育实践、制度和理论组成,认识论主要由系统全局观、时空关联观和中国立场观组成,方法论主要由在地化取向、跨学科取向和比较取向组成。
关键词(KeyWords): 区域国别研究;区域国别中文教育;内在逻辑;研究范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非洲百年汉语传播研究”(21&ZD3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s): 王辉;史官圣;
DOI: 10.13724/j.cnki.ctiw.2023.01.00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程多闻 (2019) 国际学界对区域研究的反思与再定位,《国际论坛》第2期。
- 崔希亮 (2022) 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面临新的课题(代主持人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第3期。
- 李安山 (2020) 中国的区域国别研究:历史、目的与方法,《云大地区研究》第2期。
- 李宝贵、刘家宁 (2022) 区域国别中文国际传播研究:内涵、进展与优化策略,《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 李娟华、刘彦文、都丽萍 (2008) 《现代教育学教程》,北京:中国计量出版社。
- 李泉 (2021) 再论汉语国际化规划,《语言教育》第4期。
- 李天民 (1994) 《管理会计研究》,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 (2004)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梁宇 (2022) 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的内涵、内容与路径,《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
- 刘鸿武 (2020) 中国区域国别之学的历史溯源与现实趋向,《国际观察》第5期。
- 刘青 (2018) 区域和国际研究:关于历史和“原理”的思考——牛可副教授访谈,《国际政治研究》第5期。
- 刘义兵、段俊霞 (2011) 《教学研究范式论:内涵与变革》,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 刘忠政 (2008) 论教育比较研究法,《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第1期。
- 陆俭明 (2019) 《话说汉语走向世界》,北京:商务印书馆。
- 吕必松 (2003) 汉语教学路子研究刍议,《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第1期。
- 钱乘旦、胡莉 (2020) 区域与国别研究视野下的“欧洲研究”——关于欧洲研究发展方向的讨论,《欧洲研究》第4期。
- 人民日报海外版官网 (2018) 德国“中文热”是假的?德专家:中文对德国学生来说太难了,https://m.haiwainet.cn/middle/3541083/2018/1123/content_31443937_1.html(2018-11-23)
- 任晓 (2022) 今天我们如何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国际关系研究》第4期。
- 任晓、孙志强 (2020) 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历程、趋势和方向——任晓教授访谈,《国际政治研究》第1期。
- 王涛 (2014) 比较教育认识论,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吴应辉 (2022a) 区域国别研究的“五观”方法论——以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为例(代主持人语),《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第2期。
- 吴应辉 (2022b) 主持人语——区域/国别中文教育研究功能的三重性,《国际汉语教学研究》第1期。
- 新华社 (2022)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http://www.news.cn/2022-04/27/c_1128602278.htm(2022-04-27)
- 杨薇、翟风杰、郭红、苏娟 (2018) 非洲孔子学院的语言文化传播效果研究,《西亚非洲》第3期。
- 杨勇民 (2012) 论形态,《临沂大学学报》第4期。
- 宇璐 (2019) 法国汉语传播研究,吉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 赵金铭 (2001) 对外汉语研究的基本框架,《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 赵金铭 (2006) 从对外汉语教学到汉语国际推广,张凯主编《汉语水平考试(HSK)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 赵金铭 (2021) 如何建设国际中文教育资源体系,《语言战略研究》第6期。
- 赵可金 (2021) 国别区域研究的内涵、争论与趋势,《俄罗斯研究》第3期。
- Grant,Barbara M.& Lynne S.Giddings (2002) Making sense of methodologies:A paradigm framework for the novice researcher.Contemporary Nurse 1:10-28.
- Guba,Egon G.& Yvonna S.Lincoln (1994) Competing paradigm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In Norman K.Denzin & Yvonna S.Lincoln (eds.),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105-117.Thousand Oaks,CA:Sage Publications,Inc.
- Kivunja,Charles & Ahmed B.Kuyini (2017) Understanding and applying research paradigms in educational context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5:26-41.
- Kuhn,Thomas S.(1962)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托马斯·库恩《科学革命的结构》(第四版),金吾伦、胡新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
- (1)本文使用“区域国别研究”这一术语,并将其同“区域国别学”“区域与国别研究”“国别与区域研究”“区域研究”“地区研究” “国际区域学”等视为同一术语。
- (2)本文并不否定文献分析、逻辑推理和模型构建的自身价值及其适用场景,但其不能替代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