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词“还”的语义——语用接口研究A Semantic-pragmatic Interface Study of Adverb Hai
邓川林
摘要(Abstract):
副词"还"将焦点项置于语用量级的较低点,表示不太可能成立的命题仍然成立。"还"的所谓"减量"和"增量"用法实际上对应其量级含义的不同层次。在实际使用中,"还"所蕴含的量级关系与其主观性和反预期的用法紧密相关。量级含义理论对于这类副词的语义—语用接口现象具有很好的解释力。
关键词(KeyWords): 量级含义;副词“还”;语义—语用接口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现代汉语量级含义的形式与功能互动研究”(17CYY035)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Author): 邓川林
DOI: 10.13724/j.cnki.ctiw.2018.04.005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北京大学中文系1955、1957级语言班编(1982)《现代汉语虚词例释》,北京:商务印书馆。
- 高增霞(2002)副词“还”的基本义,《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 郭锐(2008)语义结构和汉语虚词分析,《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 蒋静忠、魏红华(2010)焦点敏感算子“才”和“就”后指的语义差异,《语言研究》第4期。
- 刘月华、潘文娱、故韡(2001)《实用现代汉语语法》(增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
- 吕叔湘主编(1980)《现代汉语八百词》,北京:商务印书馆。
- 马真(1980)“还”和“更”,《语言学论丛》第八辑,北京:商务印书馆。另载于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年。
- 沈家煊(2001)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中国语文》第6期。
- 武果(2009)副词“还”的主观性用法,《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 杨亦鸣(2000)试论“也”字句的歧义,《中国语文》第2期。
- 张宝胜(2003)副词“还”的主观性,《语言科学》第5期。
- Fauconnier,Gilles(1978)Implication reversal in a natural language.In Franz Guenthner and Siegfried J.Schmidt(eds.),Formal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for natural languages.Dordrecht:D.Reidel.
- Hirschberg,Julia(1985)A theory of scalar implicature.PhD.Dissertation,University of Pennysylvania.
- Horn,Laurence R.(1984)Towards a new taxonomy for pragmatic inference:Q-based and R-based impli-cature.In Deborah Schiffrin(ed.),Meaning,form and use in context,11-42.Washington:George-town University Press.
- Yeh,Meng(1998)On hai in Mandarin.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6(2):237-280.
- (1)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者们似乎在概念上刻意区分了“持续”和“延续”,但并没有相应判断标准的支持。高增霞(2002)称“延续”,武果(2009)称“持续”,张宝胜(2003)统称为“继续”“持续”义。这从侧面说明单独为副词贴上某种语义标签并不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 (2)匿名评审专家对此提供了更为精妙的解释:如果把事件在时间顺序上分为三个阶段“起始阶段A”“中间阶段B”和“终端阶段C”,“持续”和“重复”的共同点是都是A=C。这恰恰是“还”表义的重点。
- (3)根据数量准则,当焦点项命题成立时,可以推理出量级更高的命题均成立,而量级更低的命题不成立。那么,从绝对语义空间{}来看,当P(xF)成立时,可知P(xM)也成立,而P(xm)不成立;这一量级关系和推理意义是固定的,体现出量级含义稳定性的一面。根据关系准则,语用量级是会话双方根据具体言谈语境中焦点项和对比项的关系共同建构的,因此依赖于语境和背景知识---在表示命题为真的相对语义空间[]中,P(xF)处于较低位置;这一部分量级受上下文影响,体现出语用量级动态性的一面。
- (4)用极性语义来突出程度之深,是较为常见的语法手段,如“累死了”“超好看”等。
- (5)对于相关副词的用法,可参见杨亦鸣(2000)、郭锐(2008)以及蒋静忠、魏红华(2010)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