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汉语篇章第三人称回指的习得研究Intermediate and Advanced Level Korean Students’ Acquisition of Third Person Anaphora in Chinese Texts
李榕,王元鑫
摘要(Abstract):
本文对128篇中高级韩国留学生作文中的第三人称回指进行量化分析,其习得的主要特点为:(1)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的偏误比例很高。(2)最常见的偏误类型为过度使用第三人称代词,其次是零形式误代第三人称代词。(3)其他代词误代第三人称代词的原因是学生未掌握反身代词的使用规则。中高级韩国留学生第三人称回指偏误的原因有母语第三人称回指规则的负迁移,目的语规则习得不充分,有限的语言共性知识干扰和学习策略的综合影响,以及教材、教学方面的关注度不足等。
关键词(KeyWords): 第三人称回指;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汉语篇章;代词回指习得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基于指称的汉语篇章与句法互动机制研究”(项目编号16CYY045)的阶段性成果;; 第二批“陕西省普通高校青年杰出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作者(Author): 李榕,王元鑫
DOI: 10.13724/j.cnki.ctiw.2021.02.011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曹秀玲 (2000) 韩国留学生汉语篇章指称现象考察,《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 陈晨 (2005) 英语国家学生中高级汉语篇章衔接考察,《汉语学习》第1期。
- 陈平 (1987) 汉语零形回指的话语分析,《中国语文》第5期。
- 邓守信 (2010)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冯晓玲 (2010) 基于语篇衔接理论的留学生汉语写作偏误分析,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冯新宏 (2008) 高年级留学生汉语篇章显性衔接偏误分析,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高宁慧 (1996) 留学生的代词偏误与代词在篇章中的使用原则,《世界汉语教学》第2期。
- 何立荣 (1999) 浅析留学生汉语写作中的篇章失误——兼谈写作课的篇章教学问题,《汉语学习》第1期。
- 黄雅清 (2014) 留学生作文中语篇衔接手段运用特点研究,上海外国语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黄子阳 (2013) 中高级汉语留学生语篇衔接手段偏误研究,云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姜贞爱 (2006) 韩汉政论体语篇的省略和指称衔接对比,延边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金宁黎 (2011) 留学生指示代词语篇衔接的偏误分析及习得考察,复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金贤姬 (2014) 汉语话题省略和语篇衔接性的对比分析,《语言学论丛》第49辑。
- 李榕 (2013) 汉语篇章层级对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的影响,《汉语学习》第5期。
- 李榕 (2020) 《现代汉语语篇主题性第三人称回指的多学科研究》,上海:中西书局。
- 李英哲等编著 (1990) 《实用汉语参考语法》,熊文华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 廖秋忠 (1986) 现代汉语篇章中的连接成分,《中国语文》第6期。
- 刘丽丽 (2012) 丹麦留学生语篇衔接偏误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吕叔湘 (1985) 《近代汉语指示词》,上海:学林出版社。
- 彭珍 (2014) 非洲学生初级汉语口语语篇衔接偏误及教学策略——以尼日利亚孔子学院汉语学习者为例,厦门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魏晨 (2014) 中、高级外国留学生汉语篇章写作中的名词回指使用情况考察及偏误研究,陕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魏义祯 (2017) 韩汉篇章回指对比研究,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 吴莎 (2017) 基于口语语料库的留学生语篇衔接手段的偏误分析,南京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肖奚强 (2001) 外国学生照应偏误分析—偏误分析丛论之三,《汉语学习》第1期。
- 徐赳赳 (1990) 叙述文中“他”的话语分析,《中国语文》第5期。
- 许余龙 (2004) 《语篇回指的功能语用探索》,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 杨丽赟 (2007) 中级阶段以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叙事文体篇章照应使用情况分析,华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殷维真 (2012) 中高级阶段韩国留学生口语语篇衔接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曾丽娟 (2012) 中级水平韩国留学生汉语篇章回指偏误分析,《海外华文教育》第4期。
- 张颖 (2010) 以英语为母语的高水平汉语学习者语篇衔接使用情况研究,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周晓芳 (2011) 欧美学生叙述语篇中的“回指”习得过程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 Givón,Talmy (ed.) (1983) Topic continuity in discourse:A quantitative cross-language study.Amsterdam:John Benjamins.
- Li,Charles & Sandra Thompson (1981) Mandarin Chinese:A functional reference grammar.Berkeley,California: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 (1)限于篇幅,本文未将相关硕士论文全部列出。
- (2)去除只有“他们”而非“他”回指的语料是因为本文重在考察第三人称单数的代词回指情况。
- (3)语料中的汉字、词汇等偏误不在本文的考察范围之内,语料正确与否只观察第三人称代词回指的使用情况。在处理语料时,除影响语料呈现的错别字等偏误,其余方面的偏误均不做修改,予以保留。
- (4)虽然高级阶段学生的偏误率下降,但是高级阶段的语料也相对较少。从比例看,错误率反而升高了,中级阶段偏误语料占全部中级语料的15%(102例 vs.684例),高级阶段偏误语料占全部高级语料的36%(37例 vs.101例)。原因也可能与本文的语料构成有关,中级阶段有大量改写语料,如改写成语故事《盲人摸象》等,学生模仿写作的痕迹较多,使用正确的语料反而多。高级阶段的语料均为自由创作,学生的偏误语料更多。
- (5)陆俭明教授提出此句也可修改为“有一个男生……他个子也很高,头也很大,他说话的声音也特别低。”在最后一个小句添加“说话”。有的偏误例子有不止一种修改方式。
- (6)审稿专家认为本例的偏误也有韩语敬语原则的影响,详见本文4.3的讨论。
- (7)陆俭明先生提出本例也可以修改为“他自己心里说:今天真倒霉啊!”
- (8)崔健教授在第7届《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上点评本文时提出此点,特此注明,表示感谢。
- (9)该书对教学语法的必要性和准则等多方面的论述值得借鉴。
- (10)本小节的观点受《世界汉语教学》匿名审稿人的意见启发,在此表示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