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淑美;
本文在构式网络视角下考察汉语中动构式的历时演变问题。汉语中动构式网络由性质外显型和内隐型两个子网络构成,文章首先梳理不同中动类型的发展层级,然后重点分析两个子网络的演变趋势,发现内隐型子网络经历了由强联结到弱联结的衰隐,而外显型子网络则从小趋势发展成后来的大态势。中动构式网络的更新迭变,既通过分类关联产生聚大类和分小类的图式化层级效应,又通过水平关联形成从表达潜能到表达显能的连续统。本文由此探讨中动构式网络的建构路径问题,对中动构式在汉语语法系统历时考察中的理论意义做出说明。
2024年04期 v.38 448-4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3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范晓蕾;
普通话的词尾“了_1”除作助词外还有作动相补语的用法,以往研究鉴定“了_(1动相)”提过多种标准。本文主张,其核心标准是“了_(1动相)”用于未然谓语(相对将来义或无时制义的谓语),因为该词区别于“了_(1助词)”的语义特点是它未编码相对非将来时,这样界定出的“了_(1动相)”是一个语法异质词。
2024年04期 v.38 463-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胡承佼;王叡垚;
“管”字句是说话人基于自身言者立场的语用选择,重在申明“无需考虑条件如何”,具有[+主观行动自由性]语义特征。以主观行动自由性为语义基础,“管”字句表现出隐性否定、反意外与宣称高确信立场态度三种各有侧重的功能。功能不同,往往意味着形成机制可能不尽相同,由此在表达效果的显现上也会有所区别。“管”字句的隐性否定功能源于反问与引述的叠加,有助于强化主观情态;反意外功能源于回溯推理与主观化,能够凸显认识权威;宣称高确信立场态度功能则与言者寻求积极互动与进行自我确认的心理有关,可以提升言谈语力。
2024年04期 v.38 478-4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 - 蔺伟;
在现代汉语中,除了常规的转折关联词,还存在大量非专用的、间接的转折表征手段,本文称之为隐性转折词(语)。隐性转折词(语)有述实类、违逆类、评价类、强调类、意外类、持续类等多种常见类型,这类词语的释义模式及其在交际中的“双重感知”表明汉语转折范畴具有一定的寄生性。汉语转折范畴对不同的宿主范畴存在寄生关联的强弱差异,在几类较有代表性的宿主范畴中,寄生关联最强的是意外范畴,寄生关联最弱的是强调范畴,这种强弱差异受“反预期度”的影响。汉语转折范畴表现出寄生性的原因有多个,内部原因主要是转折范畴在汉语中相对较低的入库程度以及汉语显性转折手段在使用上的非强制性,外部原因主要是人们对转折关系的高度敏感性。
2024年04期 v.38 492-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甘俊华;余光武;
言据语的基本功能是交代信息来源,包括信源和信息的获取方式两个方面。据此,本文指出现代汉语传闻类言据语“据说”,其基本功能是表明信源为第三方,信息的获取方式是传闻途径;其核心语义特征可分解为信息性(传达信息来源)、言据性(言之有据)和间接性(传闻途径)三个方面。以此为基础,论文进一步探讨了说话人是如何在“据说”的言据功能之上标记对信息可信度的主观认识,从而协调交际行为,完成交际互动。
2024年04期 v.38 505-5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