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第12届)成功举办
2025年9月20日,由《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主办的“《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第12届)”在北京语言大学成功举办。参加本届论坛的有360余名代表,分别来自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陕西、山西、新疆、甘肃、上海、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云南、贵州、中国澳门、中国香港等21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高校、科研单位、出版社及社会培训机构。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段鹏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通过视频致辞,对本届论坛的举办表示热烈祝贺。段校长指出,当前世界局势复杂多变,我们必须有国家的使命担当在肩。可以说,国际中文教育在未来国家的整体布局中将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在此过程中,发现新问题、探讨新方法、尤其是结合新技术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和世界汉语教学工作发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相信论坛一定能在这些方面取得丰硕的成果。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的跨学科研究”。经过10个月的公开征稿,共征集到87篇来稿。经专家审阅和编辑部讨论,有9篇论文入选本届论坛:《语气副词“又”的肯否不对称及其解释》(贺荣)、《词法构式承继联结类型的特点及其研究价值——以“推V”词法构式为例》(荚凤来)、《母语者与二语学习者汉语关系从句加工的眼动研究》(孔德然)、《汉语二语阅读中词频效应的内在机制:来自眼动的证据》(赖馨)、《汉语学术口语语体特征多维度分析——与学术书面语的对比研究》(刘佳蕾)、《关联标记模式对汉语二语者复句加工的影响》(邱夏)、《零形主语处置式标题句的类型、特征及语用功能》(史维国)、《从影响双音节词能否离析的因素看汉语离合结构》(王浩铭)、《施成类VN定中复合词的预期性与歧义解读》(张舒)。
论坛邀请中国科学院李兴珊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王灿龙研究员,北京大学董秀芳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冯丽萍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史金生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冯胜利教授、施春宏教授、江新教授、孟凯教授分别对9位青年学者的报告进行了一对一点评。
《世界汉语教学》主编张博教授对本届论坛做学术总结并致闭幕词,张博教授认为,论坛报告各有创新和特色,共同折射出勇于探索、严谨扎实的优良学风,为我们树立了敬畏学术、求真务实的榜样,必将激发大家奋起直追的紧迫感,催生出潜心向学的强大动力,吸引更多的年轻朋友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勇毅前行。
《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已历经十二载,从一开始创办就成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人气最旺的学术盛会之一。本届论坛呈现出高端、前沿、深刻、多元、热烈的特点。报告学者的研究选题都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既有宽广的理论视野,又有明确的应用取向,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研究工作扎实,方法科学可行,诸多新思维、新观点、新材料、新见解、新方法,将对今后的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研究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各位专家饱含关爱之情和智慧之光的点评,不仅使报告学者茅塞顿开,深受教益,也让与会的老师同学受到很多启发。会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与会代表发言踊跃,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今后,《世界汉语教学》将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办和学校的指导下,在专家学者和同行朋友的大力支持下,继续举办“青年学者论坛”,使论坛成为汉语语言学与汉语第二语言教学领域青年作者与读者共同成长的学术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