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文辉;胡晓璠;赵彤;
现代汉语情态词极性表现的研究应区分情态的逻辑语义和语用强度分类,不同语言编码偏好有别;按分布标准难以区分汉语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不利于系统研究汉语情态表达规律,本文将其合为情态词,统一考察其极性表现。现代汉语表逻辑必然、强意愿动力情态、强道义必然和几乎全部表认识情态的情态词不能被副词“不/没”否定;表认识情态的情态词不能进入极性问句和假设分句等否定性语境,其他情态词可以。仅用情态强度或量级模式等单一因素解释上述规律有困难。情态词的运用受情态强度、言语交际基本原则、语言编码方式偏好、话语策略偏好等多种语义、语用因素制约。汉语跟印欧语情态词用法的差别也需从上述角度解释。
2025年03期 v.39 316-3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彭家法;席珺楠;
无条件让步句的内嵌语境要求备择选项集,正反问、选择问、特指问符合这一特征。正反问、选择问在进入无条件让步句后体现出任选特征,特指问则体现出任指特征。无条件句的选项也可以由其他形式来赋予,例如“也罢……也罢……”、合取联结词“和”“与”、析取联结词“或(者)”及表示程度的“多么”。是非问需要独立成句,以实现其提问功能并提供备择选项,不能被无条件让步句内嵌。是非问的提问功能要求受话人回答;是非问的选项具有偏向性,不能为条件小句提供平等的选项;反问句选项的偏向性是一种极端情况,即选项完全偏向命题的否定形式,不符合无条件让步句的要求。
2025年03期 v.39 332-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9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敬之;陆丙甫;
周遍性成分“个个”的底层逻辑语义包括【指称】、【范围】和【连续】三个方面,这使其实现为句法语义功能混合体,句法上兼具话题性和状语性,语义上兼具指称性和描述性。基于“个个”内在的多重功能与语言表达精细化需求,“一个(一)个”对“个个”的功能进行分化:位于“个个”之前的“一个(一)个_1”分担“个个”的指称功能,位于“个个”之后的“一个(一)个_2”分担“个个”的描述功能。共时证据与历时演变都可以证实本文的假设。“个个”“一个(一)个_1”与“一个(一)个_2”的功能与句法分布实际上是“形式-功能”对应的表现。本文提出的假设可以比较清晰、系统地解释“个个”与“一个(一)个”在句法语义上的区别与联系。
2025年03期 v.39 344-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鹏;
汉语流水句是不是一种复句,学界看法不一。多数研究支持“复句说”观点,但现有论证理据存在一些矛盾和争议。本文聚焦“小句间语义关系”这一角度,采用行为实验方法,对“复句说”相关理据进行重新审视。结果表明,至少在语义关联方面,流水句和复句宜“分”不宜“合”。在对流水句语义关系进行判断时,人际间的不一致性更大、准确率更低、反应时间更长,与复句相比差异显著。该结果支持了流水句和复句在语义关联上“非规约”与“规约”之分的论点,反证了“复句说”相关理据的不坚实。进一步观察发现,关联词语的有无并未对小句间语义关系的判读产生显著影响,由此推论持“复句说”的一些研究可能高估了关联词语对流水句语义关系解读的作用。
2025年03期 v.39 359-3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陆方喆;
文章运用充足理由律探讨副词“毕竟”所处语篇的语义结构及其自身表达的语法意义。研究发现,“毕竟”不仅能出现于转折和因果关系,还可以用于假设句和反事实句。无论“毕竟”处于哪种语义结构,标引的均是一个令命题成真的充足理由,包括生成的、认识的以及行动的充足理由三大类。是否为“充足理由”是“毕竟”与“因为”所标原因的关键差异所在,“毕竟”标引的理由必须真实且充分,而“因为”标引的不限于充足理由,还可以是非充足理由甚至是虚假理由。引入充足理由律还能更好地统摄已有研究所揭示的“毕竟”的不同语用表达效果。
2025年03期 v.39 371-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子豪;
“名+名”比喻短语可以分为喻本式和本喻式两类。对比发现:(1)在相似类型上,喻本式为属性相似,本喻式为关系相似;(2)在句法结构上,喻本式为偏正结构,本喻式为准同位结构;(3)相似类型和句法结构存在互动关系:属性相似的本体和喻体分属不同实体范畴,可看作以喻体修饰本体,构成偏正结构;关系相似的本体和喻体属于同一关系范畴,可看作以喻体阐释本体,构成准同位结构。喻本式和本喻式的形成还可以进一步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进行解释。属性相似和关系相似是比喻研究中一对不可忽视的因素,对比喻表达有系统性影响。
2025年03期 v.39 382-3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