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创新与发展

  • 国际中文教育集成创新:内涵、价值和路径

    魏晖;吴晓文;

    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新征程赋予的重大课题。集成创新是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需要,也是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学科建设的迫切需要。国际中文教育集成创新是在系统观念指导下,以解决关键问题为导向,将各种创新要素集成,各创新主体协同推进的一种发展方式,实践性和创新性是其根本特性。实现国际中文教育集成创新要以集成创新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以数字化带动教学资源集成创新,以科技赋能驱动教育技术集成创新,以知识集成促进知识创新,以多元主体协同助力组织创新。

    2023年02期 v.37 147-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0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汉语研究

  • “NP+VP+的”的语法属性与语篇功能

    王灿龙;兀瑾;

    “NP+VP+的”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句式,学界对它的认识存在分歧,有学者认为它跟“VP+的+NP”式有纠缠。本文重点考察“NP+VP+的”结构的语法属性与语篇功能。NP表示类指时,VP对NP进行陈述说明,可以看作是从NP的类集合中划出一个具有[+VP]特征的子集合,其中“的”表达确认语气。就其语法属性来看,“NP+VP+的”为降级话题-说明结构,它需要有后续句共同完成某种语义的表达;后续句可分两种类型:或着眼于具有[+VP]特征的子集合本身予以说明,或着眼于部分NP具有[+VP]特征这一事态予以说明。就语义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看,“NP+VP+的”及其后续句构成的完整表达可以用于虚拟语境,表达假设关系,其不带假设关联标记的特点使得它成为法律法规文件的习用格式,满足法律语体的特定要求,体现出了独特的语体价值。

    2023年02期 v.37 15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试论现代汉语时间副词的分类系统

    许钊;吴钲;

    现代汉语时间副词表达的时间意义复杂多样。本文对时间副词的意义做进一步界定,并通过语义特征分析和句法形式考察,对138个时间副词的时间特征与功能进行描写和分类。将表达事件的“外在时间位置”和“内在时间状态”作为时间副词的基本意义,初步分为“时位”时间副词和“时体”时间副词两个基本类,并细分至“时制”“时序”“界变”“持续”四个大类和12个下级小类。同一大类下的小类之间的共性以及每一小类在时间特征和句法上的独特性,基本可以通过与时体助词、不同类型动词的搭配得到形式上的验证。

    2023年02期 v.37 171-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从“无非”看范围副词的认知理据及其语用系统

    陈禹;

    范围副词“无非”展现出总括义与限制义的语义渗透,其中缘由近来为学界所密切关注。文章旨在给出明确、直观、统一的解释,以廓清“无非”各种复杂形义表现的内在联系,实际上主要源于整体性与否定性两大语义特征。通过可能性与必然性分析,我们认为“无非”表现出的高确信与低评价,一方面是利用反意外语气以提升信据力的语用策略,另一方面是实现其核心语义而形成收缩运动认知图式的必然结果。在范围副词的语用系统当中,“无非”既显示整体又弱化语力,所代表的类型仅为少数派。

    2023年02期 v.37 185-1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6 ]
  • 现代汉语“纯纯”的主观评价用法及其语义关联

    董正存;袁也;

    在现代汉语中,“纯纯”具有主观评价用法,既能够凸显言者对体词性成分属性特征的评价,也能凸显言者对命题的评价。从字面来看,“纯纯”与量范畴有关,侧重于量度评价,其主观评价用法由此产生。“纯纯”各用法之间的关系具体体现为“评价量度>评价属性>评价关系命题>评价一般命题”,其语义关联模式可概括为“量>质>情态”。这一语义关联模式主要受到完形认知、转喻、主观性、语用扩展等认知与语用因素的共同制约。

    2023年02期 v.37 197-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下载次数:4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经历体“过_2”与可还原性

    陆方喆;朱斌;

    以往研究把体标记“过”的语法意义概括为“终结性”“可重复性”和“不连续性”等多个特征。文章提出“过”表达的动作或状态具有“可还原性”特征。所谓“可还原性”是指动作或状态变化后可恢复至与变化前相似的状态,即可构成“非X→X→非X”的变化过程。动词或形容词如果能进入“之前X(了),现在非X”格式,则具有可还原性。文章区分了瞬间还原和过渡还原两种还原方式,证明“可还原性”优于“终结性”“可重复性”和“不连续性”,是使用“过”的关键语义特征。文章揭示出体标记“过”表达的事件经历“无→有→无”的变化过程,因此其语法意义可修改为“变化后的还原状态”。该定义精确地抓住了“过”的体意义,并能与另一个体标记“了”有效区分开来。

    2023年02期 v.37 209-2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从“wh-都”看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

    刘明明;

    本文探讨疑问代词的任指用法以及“都”在其中的作用。我们认为,任指性疑问代词本质上是表存在的不定代词,任指义来源于语用增强,增强的动因是为了满足“都”的预设,而“都”的出现跟“强制性预设”现象有关。本文进一步运用Fox(2007)、Chierchia(2013:115-123)等提出的任选增强理论对任指性疑问代词做出了准确的分析,该分析帮助我们认识了重音在疑问代词任指用法中所起的作用,以及汉语中任指性疑问代词与任选性“或者”的同异。

    2023年02期 v.37 222-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现代汉语同一性定中结构及其主观性

    王倩倩;

    同一性定中结构是现代汉语定中结构中比较特别的一类,本文从这类结构与“是”字句具有的变换关系入手分析其语义特点,发现其定语部分是说话人对事态或他人观点的客观转述,中心语是说话人对定语所表达内容的主观归类,整个结构的形成融合了主客观两种视角,体现出汉语特有的戏剧化主观性的特点。句法性质上,定语与中心语直接形成所谓—所以谓关系,也就是话题—说明关系。同时,本文还区分了同一性定中结构与“这”字同位结构。

    2023年02期 v.37 236-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汉语教学与学习研究

  • 词汇知识与语法知识对不同水平汉语二语学习者阅读理解的贡献

    朱文文;陈天序;

    本文以238名北京高校初中级汉语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工作记忆测试、词汇知识(词汇广度和深度)测试、语法知识测试以及阅读理解测试,考察不同阅读水平汉语二语者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对阅读理解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1)无论二语水平高低,学习者的词汇知识、语法知识和阅读理解相互间都存在显著相关;2)对于阅读水平相对较低的汉语学习者,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共同作用于阅读理解,且语法知识的贡献略大于词汇知识;而对于阅读水平相对较高的学习者,语法知识在阅读理解中起主要作用,词汇知识的直接作用明显降低,主要通过语法知识间接作用于阅读理解。因此我们认为,在汉语阅读教学中,教师不可忽视语法知识的讲授,应当有意识地帮助学习者进行语法知识的练习。

    2023年02期 v.37 250-2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K]
    [下载次数:5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汉语二语者形旁知识的发展及其对同音语素区分的作用

    马静;郝美玲;

    汉语中存在大量同音异形语素,给汉语二语者的字词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形旁提供的语义线索可能会有助于二语者区分同音语素。为验证这一假设,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不同汉语水平二语者形旁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对同音语素区分的作用。实验一比较了不同汉语水平二语者和母语者在不同家族数形旁知识上的表现,结果发现,虽然汉语二语者的形旁语义判断正确率显著低于汉语母语者,但是二者在大家族形旁上的差距较小,而在中家族和小家族形旁上差距较大。实验二以形旁语义判断正确率为自变量,同音语素区分成绩为因变量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形旁知识可以显著预测同音语素区分的表现。基于此,我们建议在汉语二语者字词教学中重视形旁知识,除了巩固大家族形旁知识外,还要加强中小家族形旁的教学。

    2023年02期 v.37 263-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华裔汉语成语产出性语言知识磨蚀:主要影响因素和句法语义特征

    罗宇;余海燕;张金桥;

    本研究时间跨度为3年,以印度尼西亚棉兰地区23名华裔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产出性词汇测试,考察华裔汉语成语产出性语言知识磨蚀的主要影响因素和句法语义特征。研究表明,正式汉语学习停止三年后,华裔的成语产出性句法语义知识均发生了磨蚀。汉语使用量影响成语句法语义磨蚀,使用量多的组磨蚀少,使用量少的组磨蚀多;汉语水平对磨蚀影响不显著。汉语成语磨蚀有三个特征:句法功能不明晰,位置和及物性知识容易磨蚀;成语会因语义混淆,产生形义错配而磨蚀;句法语义未透彻掌握的情况下,整个成语容易磨蚀。

    2023年02期 v.37 276-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简讯

  • 新书目

    <正>~~

    2023年02期 v.37 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第10届)征稿

    <正>为进一步推动学术进步,促进学科发展,提升期刊品质,培育作者和读者群体,为青年学者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学术平台,《世界汉语教学》拟于2023年9月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第10届)”,论坛的主题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的跨学科研究”。现公开征集论文,热忱欢迎海内外从事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研究的青年学者投稿。

    2023年02期 v.37 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第19届国际中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ICCSL-19)征稿

    <正>北京语言大学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和新西兰梅西大学人文学院联合举办第19届国际中文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拟于2023年7月7-10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行。一、会议主题及主要议题1.会议主题: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2.会议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议题:(1)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高质量发展与创新;(2)国际中文教育集成创新与工程化发展;(3)智能技术背景下的国际中文教育数字化研究;(4)国际中文教育低龄化与本地化;(5)国际中文教育标准、规范、测试与评估;

    2023年02期 v.37 2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INFORMATION ABOUT SHIJIE HANYU JIAOXUE

    <正>Shìjiè Hànyǔ Jiàoxué is a peer-reviewed quarterly journal which was founded in 1987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The journal provides a forum for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learning and test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second language and studi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All manuscripts are reviewed by anonymous reviewers.

    2023年02期 v.37 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