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创新与发展

  • 国际中文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的独特作用

    马箭飞;李萌;

    习近平主席在致2024年世界中文大会的贺信中写道,语言是人类交流思想的工具、传承文明的载体、增进理解的桥梁。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是中国贡献给世界的重要公共文化产品,支持服务国际社会开展好中文教育是中国作为母语国的责任。习近平主席的贺信站在历史新时代和世界新格局的高度,精辟阐述了中文的特殊价值和中文教育的重要意义,为我们深刻理解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新使命提供了重要指引。国际中文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事业,是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高国家软实力的战略举措,应坚持守正创新,在打造世界重要教育中心中发挥先导性基础性作用,以专博学位点建设为契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在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上发挥先行示范作用,助力教育强国建设。

    2025年02期 v.39 147-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4K]
    [下载次数:9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汉语研究

  • 新书目

    <正>~~

    2025年02期 v.39 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第21届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征稿启事

    <正>为进一步推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为国际中文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广大研究生提供学术交流机会,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京语言大学国际中文教育研究院/华文教育研究院拟于2025年7月4-7日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第21届国际中文教育学术研讨会。本届会议主题为“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视域下的国际中文教育发展”,主要议题包括:(1)国际中文教育服务国家战略;(2)国际中文教育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构建;(3)国际中文教育数智化;(4)国际中文教育与文明交流互鉴;(5)国际中文教育区域/国别研究;(6)国际中文教育教师、教学资源与教学法;(7)国际中文教育管理;(8)“中文+职业”教育;(9)华文教育;(10)面向国际中文教育的语言本体、认知与测试研究。

    2025年02期 v.39 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1K]
    [下载次数: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1 ]
  • 首个非洲本土中文教师区域培养培训中心(西非)落户加纳

    <正>2025年2月19日,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与加纳海岸角大学就合作建立非洲本土中文教师区域培养培训中心(西非)签署谅解备忘录,标志着非洲首个本土中文教师区域培养培训中心成立。语合中心副主任胡志平与海岸角大学副校长阿赫罗代表双方签署协议。胡志平指出,值此中加建交65周年和中非关系整体定位提升至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之际,语合中心与海岸角大学共建非洲首个本土中文教师区域培养培训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5年02期 v.39 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第12届)征稿

    <正>为进一步推动学术进步,促进学科发展,提升期刊品质,培育作者和读者群体,为青年学者搭建沟通和交流的学术平台,《世界汉语教学》拟于2025年9月在北京语言大学举办“《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第12届)”,论坛的主题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的跨学科研究”。现公开征集论文,热忱欢迎海内外从事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习得研究的青年学者投稿。

    2025年02期 v.39 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5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汉语教学与学习研究

  • 句法和韵律线索在二语预测加工中的叠加效应

    陈闪闪;李丽虹;鹿士义;

    本研究采用视觉情境范式探究中高级汉语二语学习者如何使用句法和韵律叠加线索进行预测加工,分析韵律感知强、弱两组被试在有、无重音输入情况下加工汉语“连NP也/都VP”构式时的眼动注视情况。统计分析发现:相较于无重音输入,有重音输入时感知强组被试对目标图和竞争图注视概率增长曲线分离更早,且目标图的曲线增长速率更快;有重音输入情况下,韵律感知强组目标图和竞争图的注视概率增长曲线出现二次分离。研究结果表明:(1)母语和二语共享的句法表征促进二语预测;(2)韵律感知强组能够使用叠加线索进行预测;(3)随着接触的增多,韵律感知弱组能够在实验后期将韵律线索纳入预测加工策略中,支持了信念更新假说和理性适应假说。

    2025年02期 v.39 240-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下载次数:3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英语母语者“哪里”疑问代词句的语法-韵律界面习得

    章婷;李田宇;

    本文通过声学实验和感知实验,从界面理论视角考察了英语母语者对汉语“哪里”疑问代词句的习得。“哪里”在特指、虚指和反问的不同语法功能的句子中,存在语法—韵律界面的双向互动,主要表现为句子的焦点信息和韵律特征具有较强的对应关系;学习者产出疑问代词句时出现重音错置或固化、重音凸显程度低、焦点后无压缩、句末音节时长延长、整体基频偏高及调域范围变窄等韵律偏误;学习者对疑问代词句的感知能力优于产出能力,语言水平与习得呈正相关。研究表明,界面假说理论将界面的内外之别与习得效果简单对应,不能全面解释所有界面及其特征的习得,学习者对疑问代词句的习得还与界面信息处理量、词语功能类别、母语迁移、语言水平等多种因素相关。

    2025年02期 v.39 257-2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8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韩国学习者汉语量化否定辖域解读与加工研究

    王佳;

    汉语中全量宾语否定句(如“小李没有参加所有的考试”)存在辖域歧义,包括表层辖域的部分否定和逆序辖域的全量否定。与汉语不同,韩语同类句式偏好表层辖域的全量否定解读。本研究通过自定步速阅读与真值判断任务,考察了59名韩国学习者和21名母语者对汉语量化否定句的解读与加工。结果发现,汉语母语者接受两种解读,在实时加工中表现出表层辖域优势;韩国学习者受母语迁移影响,整体偏好逆序辖域的全量否定解读,但在实时加工中,处于早期阶段的学习者表现出表层辖域优势,反映了启发式加工策略的作用。个体分析显示,部分在华居住时间更长的汉语学习者成功习得了两种辖域解读,支持界面假说关于句法-语义界面知识可最终习得的假设。

    2025年02期 v.39 273-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下载次数:2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简讯

  • 汉语汉字中的库藏聚变:从语音文字到词汇语法

    刘丹青;

    本文讨论库藏裂变的相反过程——库藏聚变,即原来在语言库藏中分属不同单位的成分在某些原因驱动下逐渐趋同,直至被母语人识解为完全同一或同类的库藏成分。本文以汉语汉字为材料,举例分析了不同层级语言单位的库藏聚变情况。其中,语音文字词汇是有语音或字形表征的实体性单位,形态要素和虚词也有一定实体性,语法范畴、语法关系、语法结构等则属于抽象的非实体单位,其库藏聚变表现得更为隐秘复杂。文章指出,库藏裂变聚变是比音值变异、词义演变、语法化、词汇化等现象更加深刻的演变,会导致语言库藏的结构性重组;库藏聚变说明同一个语言单位可能有不同的历时来源。

    2025年02期 v.39 153-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3K]
    [下载次数:5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8 ]
  • 松紧象似:事态句构式竞争的认知基础

    陈禹;周乃黎;

    事态句句中式“V的O”和句末式“VO的”的辨析是汉语句法学的著名难题,诸家众说纷纭。本文以双重替换测试为核心分析手段,调查现代汉语两种事态句的区别性特征以及共通性要素。区别性特征方面,我们发现两者分别有三种不可互换的语境,而且句末式替换为句中式的难度更大;共通性要素方面,即使在可互换语境,句中式倾向表达特化事态,而句末式则偏向泛化事态,两种事态都属于静态情状。受离合词离析形式和典型句末语气词的启发,我们主张句中式和句末式的构式竞争基于一种认知模式——松紧象似。松紧象似及其效应不仅可以有效回应汉语事态句研究的诸多棘手问题,而且其对汉语句法分析的适切性和解释力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2025年02期 v.39 169-1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3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从认知保守心理和语言的多声性再看反问句的语义表达

    刘彬;

    本文主要基于社会心理和语言的多声性,讨论“认知保守”心理与反问句表达、反问句的多声结构和意义结构与反问句的语义形成机制的关系。文章认为,人类心理上普遍存在的“认知保守”倾向是反问句使用和表达的重要动因,说话人在一定语境下为了尽力维护自己所持有并坚信的预期、信念,便会使用反问句故意进行质疑和反驳。从语言的多声性角度看,由于反问句具有强论辩性,它实际上是说话人与(隐性)听话人、第三方等不同声音和观点论辩的结果,其内部包含了复杂的多声结构。其中,主观陈述声音和衍推声音塑造了反问句的陈述义和衍推义,这两种意义是反问句所表达的主要句义,也是反问句否定语义的直接来源。这正好可以说明反问句否定语义的形成机制。

    2025年02期 v.39 182-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7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4 ]
  • 反预期触发语的性质和类别

    姜毅宁;张耕;

    反预期触发语是出现在推导预期的条件或者预期句上,预示后续句的反预期表达,引导听话者对当前信息做出反预期理解的语言成分。完全规约化的反预期触发语仅具有程序义;正在规约化的反预期触发语有自身固有的语义,反预期义是会话过程中产生的一般会话涵义,由语用推理得出,具有间接性、可取消性和不可分离性。完全规约化的反预期触发语是让步类标记,所在小句不能独立成句,只能依靠后续句来表达反预期信息;正在规约化的反预期触发语有“表过去义的时间词、以为、早知道、X讲/说、应该XP的、堂堂N、区区N、大NP(的)、说好(的)XP、明明”等,它们触发反预期推理受到语义和谐原则的制约。

    2025年02期 v.39 195-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0K]
    [下载次数:4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传信视角下的汉语程度副词省略

    张安琪;

    汉语形容词做谓语时,程度副词往往不可省略,负向极性环境除外。本文提出程度副词省略条件与传信相关,即说话者做出断言时,必须有直接证据支持,而程度值为等级形容词原级语义直接证据的体现。负向极性环境属于非真实环境,说话者并未断言原命题为真,因而无须进一步说明程度值。

    2025年02期 v.39 209-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0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条件类“有+N+VP”和性状领属类“有+VP+的+N”对名词的选择限制及焦点调节功能

    尹常乐;

    本文研究条件类“有+N+VP”(A类)和性状领属类“有+VP+的+N”(B类)两种特殊的“有”字句对名词的选择限制及焦点调节功能。研究发现,两类“有”字句对名词选择限制的差异表现在:结果类、过程类事件属性名词和单义面内容义名词可以进入B类“有”字句,但不能进入A类“有”字句。两类“有”字句中,事件属性名词的语义结构为N和VP的语义联系提供了基础。说话人采用A类“有”字句这样的连动结构,通过事件属性名词的隐含谓词在其后释放事件论元,把“有+VP+的+N”的定语置于句末自然焦点位置,实现了焦点调节。此外,文章还借鉴事件属性名词的概念分析了A类“有”字句和“有N地VP”的差别。

    2025年02期 v.39 224-2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5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INFORMATION ABOUT SHIJIE HANYU JIAOXUE

    <正>Shìjiè Hànyǔ Jiàoxué is a peer-reviewed quarterly journal which was founded in 1987 by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The journal provides a forum for research in the teaching,learning and testing of Chinese as a foreign/second language and studies in Chinese linguistics.All manuscripts are reviewed by anonymous reviewers.

    2025年02期 v.39 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6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