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3日,由《世界汉语教学》编辑部主办的 “《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第5届)”在北京语言大学成功举办。注册参加本届论坛的有460余名代表,分别来自北京、天津、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山西、陕西、广东、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湖北、贵州、四川、福建和中国澳门等20个省、市、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分布在60多所高校、科研单位、出版社、国际学校及社会培训机构,另外还有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和旧金山大学的两位国际友人。

    北京语言大学校长刘利教授在论坛开幕式上致辞。刘校长对本届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祝贺,并希望“青年学者论坛”能够持续办下去,越办越好,“成为海内外专家学者交流研究成果和研究心得的重要园地,成为发现和扶持年轻学术新秀的平台,成为培养汉语第二语言教学学科新生代学术领军人物的摇篮。”

    本届论坛的主题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TCSL)的跨学科研究”。经过10个月的公开征稿,共征集到68篇来稿。经专家审阅和编辑部讨论,有9篇论文入选本届论坛:《语言类型特征与汉语学习者经越路径动词习得的相关性》(程潇晓)、《韩国学习者对汉语舌冠塞擦音和擦音的产出和感知研究》(邓丹)、《提高语块意识的教学对汉语第二语言学习者口语产出的影响》(房艳霞)、《元分析与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以词汇附带习得的合并习得率为例》(侯晓明)、《汉语量词的语法性质及其在词类系统中的地位》(黄劲伟)、《“自然焦点”有多“自然”?—— 从汉语方式状语的焦点结构地位说起》(李湘)、《汉语“NA的NP+V得AP”构式研究》(马伟忠)、《“T就(更)别说了”及其相关构式研究》(周莉)、《论初级对外汉语教学中同形语素意识的培养》(朱文文等)。

    论坛邀请《当代语言学》主编胡建华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郭锐教授、董秀芳教授,澳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靳洪刚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冯丽萍教授,北京语言大学张旺熹教授、施春宏教授、张劲松教授、江新教授等9位专家分别对9位青年学者的报告进行了一对一点评。

    《世界汉语教学》主编张博教授对本届论坛做学术总结并致闭幕词。张博主编指出,《世界汉语教学》青年学者论坛已历经五载,从一开始创办就成为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人气最旺的学术盛会之一,其持久的学术吸引力和凝聚力主要来自三方面的强力支撑:一是与会代表对学术的向往,对论坛的厚爱,这是论坛得以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二是报告学者具有创新性、前沿性的学术研究,本届论坛报告论文的创新性主要表现为对某些成说提出质疑、基于新的理论方法或从新的视角研究汉语问题或汉语二语习得问题、结合习得与教学开拓新的研究空间等。三是论坛评论专家的热情指导。论坛评论专家既有高瞻远瞩的学术眼光,又有关爱后学的大师风范,总是充分肯定青年学者报告的创新性,建设性地提出有待改进之处,高屋建瓴地指导后续研究的方向。

    本届论坛呈现出高端、前沿、深刻、多元的特点。报告学者的研究选题都有鲜明的问题意识;既有宽广的理论视野,又有鲜明的应用取向,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研究工作扎实,方法科学可行,诸多新思维、新观点、新材料、新见解、新方法,将对今后的汉语研究和汉语教学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报告学者的学术责任感、扎实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学风给与会代表留下了深刻印象。会场互动环节气氛热烈,与会代表发言踊跃,提出了很多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今后,《世界汉语教学》将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的领导下,在专家学者和同行朋友的大力支持和襄助下,继续举办青年学者论坛,力争使论坛成为汉语语言学与第二语言教学领域年轻作者与读者共同成长的学术平台。